營養好食力

癌症化療前後白血球、血小板低下,要如何才能提升整體狀態度過治療期

目錄

癌症化療前後白血球、血小板低下,
要如何才能提升整體狀態度過治療期

▎前言

有些癌友第一次化學治療就產生白血球低下的問題,一旦發生之後就容易在每次化治後都會發生一樣的問題。白血球與血小板數目是多數癌症患者所擔心的,攸關著能不能夠繼續執行治療,或是在治療之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引起血小板低下,這樣的副作用的結果,可能會讓治療無法繼續執行,需要做飲食的調配與習慣的改變,就能慢慢拉回白血球與血小板的數量,繼續執行癌症治療,因此事先預防其發生更加重要。

白血球與血小板低下的原因

骨髓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製造血球,癌症病患在接受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時或外科手術或惡病質及營養障礙等原因,會導致骨髓功能低下。所以當患者發生骨隨造血功能有問題就會產生貧血、白血球降低、以及血小板不足等現象,就使免疫力降低。各化學治療藥物對這三類血球製造的影響各不同,有些藥物對血小板影響較大,有的則對白血球影響較明顯。

化學治療所使用的藥物,對於生長較快的細胞影響會較大,因此除了腫瘤細胞外,各種血球和頭髮、口腔內細胞的生長也容易受到影響。化學治療後幾乎都會造成某種程度的「骨髓抑制」,而引起白血球、血小板數量降低的副作用。一旦下降就代表了身體防禦系統被破壞,感染的機會增加,嚴重的話甚至會危及生命。

 

白血球正常值4000-10000/ mm³,當白血球降低時,病人不會有明顯的反應,多半要在發生了感染時,才會出現相關症狀
以下是可能會出現狀況:

體溫超過38℃

寒顫、冒冷汗

腹瀉

嚴重的咳嗽或喉嚨痛

異常的陰道分泌物或搔癢等




 
 
血小板的正常值為15萬至40萬ul/mm3,若血小板低於此數值
會出現的類似症狀為 :
  1. 皮膚出現紫色出血點或不明原因的瘀青。
  2. 於黏膜處有出血情形,如: 眼角膜、口腔、鼻黏膜、肛門。
  3. 解黑便、咳痰或擤鼻涕時有血絲

度過化療期的妙招分享

在醫療方面:

白血球數量足夠,才能如期接受化學治療。在化療期間,如果患者的白血球數一直減少,醫師可能會暫緩接下來的化學治療或調低藥物劑量一段期間,醫師可能會給予「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 )來維持白血球數量,以避免白血球繼續往下掉。
G-CSF刺激不成熟細胞分裂成熟需一星期的時間,而化學治療後7-14天,白血球會降至最低,如果病人可能會因白血球低下所引起的發燒或其他嚴重感染,所以在化學治療後的24-72小時會開始注射G-CSF,用來縮短白血球下降的時間,改善白血球減少的速度。但G-CSF有相關使用限制,所以醫生會視病患情況,來決定是否使用。
 
G-CSF最重要的用途是在預防,未來的療程便可在白血球未降低時,預防性的使用G-CSF,可以能減少以上情形再度發生。
 

在飲食方面小妙招:

白血球、血小板過低時,可以優先選擇高蛋白的食物,幫助身體恢復健康,像是魚類、雞蛋、全熟的白肉跟牛奶。香菇、黑木耳、薏仁、銀耳、等含有多醣體的食物可提升免疫力,或是吃米蕈多醣體等其他營養補充品;中藥的黃耆、洋蔘、黨蔘、伏苓、可增加免疫球蛋白的數目。
 


1.攝取均衡的飲食,因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可提供能量,恢復受傷的正常細胞。


2.不可食用未經煮熟的食物,如生菜沙拉、生魚片、蜂膠、益生菌等。


3.若無特殊限制,應要多喝水,喝到尿液顏色清淡,表示喝的水量足夠。


4.水果類要有完整果皮包覆者為佳,食用前要清洗乾淨。


【延伸閱讀】抗癌化療期間這樣吃,把握癌症飲食原則一次看
 

當患者因化療出現白血球減少時,病患本身及家人應注意以下事項:

  1. 隨時注意體溫的變化,若有畏寒、發冷、咳嗽、喉嚨痛及發燒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2. 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及人多的地方,尤其避免接觸有傳染性疾病或上呼吸道感染者。
  3. 出門應戴口罩,口罩應常更換,若口罩潮濕時要立即換新。
  4. 在個人衛生方面:每次進食後要漱口,保持口腔衛生,並自我檢查有無發生潰瘍之情形。
    飯前及便後一定要洗手。
  5.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皮膚的完整性。
 

化學治療期間注意事項:

  1. 有發冷現象或發燒超過攝氏38度
  2. 小便有灼熱感
  3. 皮膚有異常變化,如紅、腫、潰瘍等
  4. 排稀水便三次以上

有以上異常狀況請儘速回診就醫

 

結尾小叮嚀

鼓勵癌友要多多運動,天天運動15分鐘以上,能夠更有效提升免疫力。運動的好時機是吃完飯一小時後,做完運動流流汗後剛好去洗澡,就可以準備休息,等待迎接全新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