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癌症的代謝
▎癌症的原因
過去著重在基因,現在則是強調癌症代謝、粒線體的病變以及機轉治療方針。如果能夠調整粒線體的狀態,其實就能夠克服癌症,但這也是最難的部分,接下來將大家講解什麼是粒線體,癌細胞是怎麼利用粒線體來供給自己的能量呢?
▎癌症患者的代謝
醣類的代謝
正常情況之下,食物吃下後,澱粉會消化成單醣也就是葡萄糖,葡萄糖會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質,這時候會分解成丙酮酸,並產生兩個 ATP。正常人的話,下一個階段丙酮酸會進入到粒線體裡面,進行 TCA cycle ,接下來就是電子氧化鏈,最後形成 36 個ATP,因此總共是 38 個 ATP。
但癌細胞會產生一些因子阻斷丙酮酸進入粒線體,所以只能產生兩個 ATP,但癌細胞需要不斷的代謝產生能量,所以癌細胞對於葡萄糖的接收非常強烈,當癌細胞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後,會產生能量與丙酮酸。 然而丙酮酸則會產生 LDH 乳酸脫氫酶。 癌症病患發生代謝異常時,LDH 乳酸脫氫酶就會升高,這時候則是需要透過一些營養品或是針劑來改善這個狀況。
癌症患者通常會用正子攝影檢查,正子攝影是利用帶有放射線的葡萄糖,打入後身體,因為癌細胞吸收葡萄糖能力很強,所以會在體內形成一個熱點,就可以看到腫瘤在哪裡,也可以透過這項檢查看癌細胞有沒有轉移。
當癌細胞的葡萄糖代謝特別強烈,此時選對食物很重要,如果吃高 GI 值的食物,等於就是在餵癌細胞,所以葡萄糖的概念是整個治療上最重要。
脂肪酸的代謝
飲食方面通常吃下去的都是長鏈脂肪酸,好的油脂對於身體是沒有障礙的,脂肪酸要進入粒線體需要酵素,癌症患者的酵素如果不夠就沒辦法被利用,所以這脂肪酸會在身體裡面堆積。因此在治療的概念上,會減少葡萄糖並增加中鏈脂肪酸的攝取,讓細胞粒線體能夠產生能量,讓病患能夠正常的活動。
在臨床上,理想化的狀態是飯後血糖可以降到 120 以下,甚至是 100 以下。
但是在臨床醫學,想要克服這個問題是存在挑戰性的。 在 2015 年,鄭偉達醫師去德國參加癌症研討會時,大多醫生都是努力實現這個目標,也會監督病人的血糖跟酮體值來作為指標參考。
▎粒線體是什麼?
身體的每顆細胞內都有 4.5 千個粒線體,粒線體的重要功能就是產生 ATP 製造能量。粒線體內的 DNA 很脆弱,細胞經過多次分裂後,粒線體的數量會減少,是正常細胞老化的過程。當細胞有問題的時候,粒線體會執行一連串的機制讓細胞死亡,這就是細胞凋亡,相反地,癌細胞不會凋亡,它會一直複製,這部分與一般細胞不一樣。其實除了癌症之外,有很多疾病與粒線體失調息息相關。
〉以年紀來看
-
老年人: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視神經發炎
-
年輕人:憂鬱症、躁鬱症、耳朵相關發炎、耳鳴
〉器官方面
-
心臟衰竭、心臟無力、心肌炎
-
肺活量低下、容易喘
-
腎臟功能衰退
-
胰臟功能差、胰島素製造問題、血糖代謝異常
當出現各種慢性病的時候,代表需要去修復粒線體,因此生活與情緒釋放必須要改善。不管是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治療,除了藥物以外,也要從整個粒線體的架構來考量。
▎結論
粒線體會產生很多自由基,同時吃的藥,像一些抗生素、降血脂的藥或是抗癌藥,都會進到粒線體內進行,如果自由基太多的話,又產生下一層的病變,這個病變會破壞粒線體的 DNA,粒線體的 DNA 被破壞後,數量就會慢慢地縮減,因此病人的體力會越來越差,所以為什麼癌症病人到後來體力都會變很差,即使他營養夠他還是體力很差,因為他沒辦法利用能量,這是一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