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衛教

癌症患者從療程畢業後壓力卻更大,超詳細定期檢查指南在這裡 !

目錄

癌症患者從療程畢業後壓力卻更大,超詳細定期檢查指南在這裡 !

▎前言

癌症療程結束後不代表就完全治癒了。因為肉眼可見的腫瘤被消滅,但癌細胞不一定完全被清除,療程結束後進入緩解期,以為能夠喘息一下,而有些癌友卻發現壓力似乎比治療時期還大,回歸工作、心情改變、後續追蹤、對病情充滿未知皆是困擾。但壓力卻又是助長癌細胞和提高復發機率的因子,如何緩解拿回對生命的掌控權。
療程期間,全心全意為了改善病痛而努力,有醫療專業團隊陪著癌友朝目標前進,朋友、家人也幫忙打氣、分擔解憂,全部的一切都是為了戰勝癌症。療程結束後,專業人員退場,生理上,雖然覺得變健康、回歸日常生活了,卻發現世俗眼光與壓力鋪天蓋地而來,也可能使癌友深陷巨大的壓力,壓力可能助長癌細胞和復發機會,回診前最容易發生。
2010 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強生綜合癌症中心」的研究發現,壓力會重新設定對抗腫瘤的免疫細胞,使免疫細胞從抗癌勇士變成助癌幫兇;此外,壓力對轉移癌細胞的影響大於原發腫瘤。因此,不能輕忽壓力對復發的影響。

1.  身體狀態

如果最近出現較頻繁的咳嗽、咳出的痰帶有血絲、加重性的氣喘、臉部水腫或顯著的疲憊等症狀,建議及時隨訪、隨診。
 

2.  心理狀態

癌友們通常有較大的心理壓力,有些患者的個性比較謹慎,到了三個月沒有復查的話就覺得不安全,甚至連吃飯、睡眠都受到影響。這種情況下,無論身體狀態如何,都建議定期追蹤。複查不是說非要檢查出毛病來,檢查後發現沒有問題,也可以使患者安心。
追蹤檢查是抗癌成功者的最大壓力來源。癌友可能在回診的前幾個月、幾週或幾天就一直想,於是就越擔心檢查結果、害怕復發,這其實是正常現象。追蹤期間可以嘗試一些提升自身免疫力的輔助營養品像是:褐藻醣膠、米蕈多醣體等等。

1.  體格檢查

體格檢查指對人體形態結構和機能發展水平進行檢測和計量。一般由醫生進行查體,通過視診、觸診、聽診、叩診等檢查初步判斷身體狀況。如果肺部腫瘤復發造成胸腹水可以通過視診、聽診、叩診等手段進行初步判斷;如果出現淺表淋巴結轉移,淋巴結腫大者可以通過初診發現。因此,體格檢查不容小覷。

2.  血液、尿液和糞便檢驗

體格檢查指對人體形態結構和機能發展水平進行檢測和計量。一般由醫生進行查體,通過視診、觸診、聽診、叩診等檢查初步判斷身體狀況。如果肺部腫瘤復發造成胸腹水可以通過視診、聽診、叩診等手段進行初步判斷;如果出現淺表淋巴結轉移,淋巴結腫大者可以通過初診發現。因此,體格檢查不容小覷。

3.  腫瘤標記物

腫瘤標記物是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者是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一類物質。腫瘤標記物變化能夠評估治療效果和預示腫瘤的複發和轉移。最常見的腫瘤標記檢查是AFP(甲型胎兒蛋白)、CEA(癌胚原抗原)CA15-3、CA125、CA19-9、PSA(前列腺特異抗原)等。不同的腫瘤有不同的「腫瘤標記」,而「腫瘤標記」的血中濃度與腫瘤分期成正相關,意即越晚期血中濃度越高。

4.  頭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

通過頭部CT或核磁共振檢查可以判斷是否出現顱內轉移。如果出現持續性頭痛、嘔吐、視線模糊、雙側肌力不對稱等情況,應考慮頭部轉移可能,需做頭顱增強CT檢查以確診。

5.  胸部電腦斷層(CT)

通過胸部CT平掃或者增強檢查可以了解肺部是否有新發結節、發炎、積水、積氣、胸膜增厚和沾黏等,判斷是否出現復發和轉移的可能。

6.  上腹部CT或者超音波

通過上腹部CT或超音波檢查可以觀察有無肝臟、腎上腺或者腹腔淋巴結轉移情況。

7.  支氣管鏡檢查

支氣管鏡檢查可以直接地檢查局部氣管的狀況,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進行檢查。如肺癌術後有腫瘤殘留(支氣管切緣陽性)等,應定期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以防殘端腫瘤復發。

8.  骨骼掃描

如果患者出現有骨頭痛,可以做骨骼掃描,檢測有無骨轉移,了解全身骨骼情況。一旦有懷疑骨轉移,可以針對性地進行核磁共振檢查,進一步證實是否出現轉移。而正常來說,骨頭掃描一年做一次就可以了。

9.  正子放射斷層PET-CT

在其他檢測手段無法明確病情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正子放射斷層檢查,可以發現微小的病灶。如果患者準備做PET-CT,那麼其他CT可以不做。
 

結論

抗癌是需要長期抗戰的,當癌友有意識地執行營養、運動和壓力管理時,健康會進步許多,也有助於緩解期的癌友預防癌症復發。有些減壓方式是利用肢體動作和呼吸調息,如運動、靜坐冥想、引導式想像、漸進式肌肉放鬆等,這些方法不僅可以控制焦慮,還能讓癌友更快樂、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