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什麼是肝癌?
肝癌症狀與診斷方法:如何及早識別與確診?
▎前言:什麼是肝癌?
肝癌是一種由肝臟細胞異常增生所引發的惡性腫瘤,是全球常見且致死率高的癌症之一。根據肝癌定義,這類腫瘤可分為原發性肝癌和繼發性肝癌,其中肝細胞癌 ( HCC ) 是最常見的類型。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及慢性肝病的普遍化,肝癌發病率持續上升,尤其在亞洲地區負擔最為沉重。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超過 10,000 名新診斷的肝癌病例,且其發病率在全球名列前茅,主要與 B型及 C型肝炎的高盛行率有關。積極防治和早期診斷對於減少肝癌帶來的健康威脅至關重要。
▎肝癌的種類與分類
① 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是指直接在肝臟內形成的惡性腫瘤,其中最常見的是肝細胞癌 ( HCC )。HCC 主要由 B型或 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或脂肪肝引發,通常發生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患者中。此外,另一類較少見的原發性肝癌是肝內膽管癌 ( ICC ),源自肝臟內的膽管細胞。
② 繼發性肝癌(轉移性肝癌)
轉移性肝癌是由其他部位的癌症,如腸癌、乳癌或肺癌,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至肝臟。由於肝臟是體內的重要代謝器官,容易成為腫瘤轉移的目標。轉移性肝癌在治療策略上與原發性肝癌有所不同,通常需要根據原發癌的位置和類型來制定治療方案。不同肝癌種類的預後和治療效果各異,因此正確區分原發性與繼發性肝癌對於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十分重要。
▎肝癌的成因與高風險族群

① 肝癌的主要病因
B 型肝炎
B型肝炎是全球最常見的肝癌病因之一,特別是在亞洲地區,B型肝炎引發的慢性肝病常導致肝癌的發生。
C 型肝炎
長期感染 C型肝炎病毒會引發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進而增加肝癌風險。
酒精性肝病
長期大量飲酒會損害肝細胞,導致肝硬化並增加肝癌的機率。
非酒精性脂肪病(NAFLD)
肥胖及代謝疾病會引發脂肪肝,增加肝癌的風險。
環境與毒素暴露
例如黃麴毒素( 存在於受污染的食物中 )也會促進肝癌的發生。
② 肝癌的高風險族群
慢性肝炎患者
尤其是長期感染 B型肝炎或 C型肝炎的個體,屬於肝癌的高風險族群。
肝硬化患者
無論病因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或脂肪肝,肝硬化患者發展為肝癌的風險顯著增加。
家族史
若家族中有肝癌患者,個人的罹癌風險也會提高。
年齡與性別
中老年人及男性的發病率較高。
生活方式不良者
如酗酒、缺乏運動或飲食不均衡者。
▎肝癌的症狀與診斷方法
① 肝癌的常見症狀
疲倦與乏力
患者可能感到無法解釋的疲倦,即使充分休息也無法緩解。
腹痛與腹脹
肝臟腫大或腫瘤壓迫其他器官可能導致腹部不適。
黃疸
皮膚和眼白發黃,顯示肝功能受損,膽汁代謝異常。
食慾不振與體重減輕
患者可能無食慾,並伴隨顯著的體重減輕。
右上腹腫塊
腫瘤增大時,有時能在右上腹摸到異常腫塊。
② 肝癌的診斷方法
超音波檢查肝癌
超音波是最常用的初步篩檢工具,能夠檢測肝臟內是否有異常腫塊。
血液檢測
檢測甲胎蛋白 ( AFP ) 水平,如有升高可能是肝癌的跡象。
電腦斷層掃描 ( CT )
提供更詳細的影像,用於檢視腫瘤大小及擴散情況。
磁振造影 ( MRI )
可進一步確診是否存在肝內膽管癌或其他類型的肝癌。
肝臟活檢
在影像檢查無法確診時,醫師可能會進行活檢,取得組織樣本以確認腫瘤的性質。
▎肝癌的治療方式
肝癌治療需要根據腫瘤的大小、數量、分期及患者的肝功能狀況來決定,治療選項包括手術、藥物治療和局部療法。以下介紹主要的治療方式。
① 手術治療
肝切除術
對於腫瘤局限於肝臟且患者肝功能良好的情況下,可進行肝臟部分切除,移除癌變部位。
肝臟移植
當肝癌合併嚴重肝硬化,且符合移植標準( 如米蘭標準 )時,肝臟移植是最有效的根治方法之一,不僅能去除腫瘤,還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② 藥物與系統性治療
標靶治療
透過抑制腫瘤生長相關的蛋白或信號路徑,控制癌細胞的增殖和擴散,如索拉菲尼 ( Sorafenib )。
血液檢測
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 PD-1 或 PD-L1 抑制劑),調動患者的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是近年來肝癌治療的重要進展之一。免疫治療適合對其他療法無效的晚期患者,並展現出延長存活期的潛力。
③ 局部治療
射頻消融 ( RFA )
使用高溫消融局部腫瘤,適用於早期肝癌或無法手術的患者。
經導管動脈栓塞術 ( TACE )
將化療藥物直接注射到肝動脈,同時阻斷腫瘤的血液供應,抑制腫瘤生長。
④ 輔助治療與支持性療法
-
輔助性治療包括疼痛管理、營養支持及心理輔導,幫助患者提高生活品質。
-
對於晚期肝癌患者,緩和醫療是重要的支持策略。
不同患者適合的治療方式會因病情而異,因此需由專業醫師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無論是手術、藥物還是免疫治療肝癌,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都能顯著提高存活率。特別是肝臟移植,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達到治癒效果,為患者帶來重生的機會。
▎肝癌的預防與篩檢建議
肝癌預防的重點在於控制肝臟疾病的風險因素,特別是B型和C型肝炎,以及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高風險族群,定期篩檢也至關重要,能有效提高早期發現的機率。
① 肝癌的預防措施
接種 B型肝炎疫苗
B型肝炎是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接種 B型肝炎疫苗是預防的核心策略,能有效減少慢性肝炎和肝癌的發生。台灣已將 B型肝炎疫苗納入新生兒免疫計劃,顯著降低了兒童的肝癌風險。
健康生活方方式
-
戒酒:避免過度飲酒,減少酒精性肝病的風險。
-
均衡飲食與適當運動:避免肥胖和脂肪肝,降低代謝性疾病引起的肝癌風險。
-
避免黃麴毒素:妥善保存食物,避免進食受污染的穀物和花生。
治療慢性肝病
若感染 B型或 C型肝炎,應積極接受抗病毒治療,以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
② 肝癌篩檢的建議
高風險族群的篩檢
慢性 B型或 C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家族中有肝癌史的人,應定期接受肝癌篩檢。
篩檢方法
-
超音波檢查:每 6 個月進行一次,是非侵入性的基本篩檢工具。
-
甲胎蛋白 ( AFP ) 血液檢測:AFP 濃度升高可能提示肝癌的存在,需配合超音波檢查進一步確診。
▎結語
面對肝癌的挑戰,及早識別與確診是關鍵。透過了解肝癌症狀和採取適當的診斷方法,我們能提高早期發現的機會,從而大大改善治療效果。即使在艱難的時刻,保持肝癌積極面對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透過積極的治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提升生活品質。記得,與醫療團隊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尋求支持,不僅能幫助你渡過難關,更能鼓勵你走向更健康的未來。讓我們攜手面對,共同追求肝癌健康生活,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多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