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衛教

皮膚癌指南:潛伏在身旁的常見癌症|如何辨別危險信號?

目錄



皮膚癌指南:潛伏在身旁的常見癌症|如何辨別危險信號?

 

▎前言:什麼是皮膚癌?

皮膚癌指南:潛伏在身旁的常見癌症|如何辨別危險信號?_皮膚癌

皮膚癌是指皮膚細胞因基因突變而異常增生所引起的癌症,這種病變通常始於皮膚的表皮層,主要影響三種類型的細胞:基底細胞、鱗狀細胞和黑色素細胞。根據癌細胞的來源,皮膚癌可分為以下三種主要類型:

①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基底細胞癌通常進展緩慢,且很少擴散至其他器官,但若長期未治療,可能會侵蝕周圍組織,特別是在臉部或眼周等敏感區域,因此需要特別留意。此類癌症主要與長期紫外線(UV )暴露有關,常見於臉部、耳朵和頸部。

② 鱗狀細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來自表皮的鱗狀細胞,較基底細胞癌具更強的侵襲性,可能擴散至淋巴結或其他器官。典型症狀為鱗片狀、潰瘍性的皮膚病變,常見於長期日曬的部位,如手臂、臉部及頭皮。

③ 黑色素瘤( Melanoma

最具危險性的皮膚癌,來自黑色素細胞。其特點是生長迅速,且可能轉移至淋巴結、肺部或其他器官。早期發現至關重要,可透過「 ABCDE 規則」觀察痣的變化( A:不對稱、B:邊界不規則、C:顏色不均、D:直徑變大、E:演變變化 )。

 致命率與治癒率

  • 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通常進展較慢,且治癒率高,只要早期發現並進行適當治療,通常不會致命。然而,惡性黑色素瘤的侵略性較強,若延誤治療,癌細胞可能通過淋巴或血液擴散至全身,對生命構成嚴重威脅。
  • 及早診斷和治療是關鍵。

 

▎皮膚癌的主要成因

皮膚癌指南:潛伏在身旁的常見癌症|如何辨別危險信號?_皮膚癌的主要成因
 

  紫外線曝露  
  • 紫外線( UV )是皮膚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 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或使用曬黑燈等人造光源,會損傷皮膚細胞的 DNA,增加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及惡性黑色素瘤的風險。
  遺傳因素與家族病史  
  • 遺傳基因的缺陷可能使皮膚對紫外線更敏感,例如黑色素瘤的家族史會顯著提升風險,應特別注意皮膚檢查。
  化學物質曝露  
  • 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砷化物、焦油、石油衍生物等),可能誘發皮膚癌,特別是在工業環境中工作的人。
  • 過度使用某些美白或去角質產品也可能對皮膚造成傷害,增加罹癌風險。
  免疫系統缺陷  
  • 免疫功能低下會減弱對癌細胞的監控能力,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艾滋病患者或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者,罹患皮膚癌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高危險族群  
  • 皮膚黑色素含量低的人:對紫外線的防禦能力較差。
  • 戶外工作者、曬傷史多次的人,以及居住在紫外線強烈地區的人,罹患皮膚癌的機率也更高。

 

早期症狀、惡性腫瘤分類

認識皮膚癌的早期症狀及檢測方法,能幫助及時發現問題,避免病情惡化。

① 通常出現症狀部位

皮膚癌的早期症狀通常出現在裸露部位,如臉部、手臂、頸部或背部。

② 皮膚癌惡性腫瘤分類

  • 基底細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持續不癒的小結節,表面光滑、發亮,甚至帶有血絲。
  • 鱗狀細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呈現為粗糙的紅色斑塊或增厚的皮膚區域。
  • 惡性黑色素瘤( Melanoma:常以不規則的黑色或棕色斑點開始,可能逐漸擴大,顏色多變,甚至伴隨出血或癢感。
  • 其他少見類型(如梅克爾細胞癌):罕見但高度惡性的皮膚癌,常以快速增長的皮膚結節或腫塊形式出現,且易於擴散到淋巴結及其他器官。由於其侵略性強且診斷率低,MCC 被視為一種高風險的皮膚癌類型。

 

皮膚癌檢查方法

皮膚癌指南:潛伏在身旁的常見癌症|如何辨別危險信號?_皮膚癌檢查方法

① 自我檢測 ABCDE 檢測法則

判斷皮膚病變是否可能為惡性黑色素瘤的自我檢查方法,若有疑慮應進一步就醫檢查。

  • A( Asymmetry,對稱性 ):腫瘤或斑點的形狀不對稱,兩邊大小或外形不同。
  • B( Border,邊緣 ):邊緣不平整,可能呈現鋸齒狀或模糊不清。
  • C( Color,顏色 ):顏色不均勻,可能包含多種顏色,如黑色、棕色、紅色或藍色。
  • D(Diameter,直徑):直徑超過 6 毫米。
  • E(Evolving,快速變化或生長):斑點或腫塊的形狀、大小或顏色持續改變。

② 專業檢查

  • 皮膚鏡檢查:皮膚鏡是一種放大鏡頭裝置,能放大皮膚病變區域,幫助醫師觀察病變的結構、色素分佈及邊緣特徵。這種無創檢查方式能快速區分良性與惡性病變,特別適合用於早期診斷黑色素瘤。
  • 活體組織切片檢查若皮膚病變被懷疑為癌症,醫師會進行活體組織切片檢查Biopsy。這包括取下部分或全部可疑組織,送至病理實驗室進行顯微鏡分析,以確定是否存在癌細胞。這是診斷皮膚癌的黃金標準。
  • 影像學檢查:當皮膚癌可能已擴散到其他器官或淋巴結時,影像學檢查成為必要手段。電腦斷層掃描( CT )和磁振造影MRI 可提供詳細的內部影像,幫助醫師評估癌症的擴散範圍,特別適用於惡性黑色素瘤的晚期病例。

 

皮膚癌治療方法
  • 外科治療:

    外科手術是治療皮膚癌的主要方式,特別適用於早期病例。
    ➋ 傳統切除手術。
    ➌ 莫氏顯微手術( Mohs Surgery )可逐層移除癌細胞,可以切除較少的組織,保留更多健康組織,特別適用於臉部等敏感區域的癌症切除。
  • 放射治療:

    對於無法手術或術後輔助治療的患者,放射治療是一種有效選擇。
    ➋ 利用高能射線精準摧毀癌細胞,特別適用於局部晚期或無法完全切除的皮膚癌。
  • 藥物治療:

    化療:適用於晚期或轉移性皮膚癌,但因副作用較大,通常作為輔助療法。
    ➋ 免疫療法:透過激活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常用於治療黑色素瘤,例如 PD-1 抑制劑。
  • 光動力療法(PDT):光動力療法是一種新興技術,通過光敏劑和特殊光源結合,選擇性地破壞癌細胞。此療法對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早期病例特別有效,副作用輕微,且對周圍組織傷害較小。

  • 整合治療策略:在某些情況下,醫師會結合多種治療方式,例如手術後搭配放療或免疫療法,以提高治療效果。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個性化的整合治療策略是提升療效的關鍵

 

預防皮膚癌的防曬技巧

  高 SPF 值防曬霜的建議  
  • 選擇 SPF(防曬係數)30 以上的廣譜防曬霜,能有效阻擋 UVA 和 UVB 紫外線。
  • 防曬唇膏、霜在外出前 15-30 分鐘均勻塗抹於皮膚裸露部位,每兩小時補塗一次,尤其在游泳或流汗後需重新塗抹。
  合適的防曬衣物  
  • 建議選擇 UPF(紫外線防護係數)標示的防曬服飾。
  • 深色和密織布料的衣物、搭配太陽眼鏡可保護眼睛及周圍皮膚對紫外線的阻擋效果更佳,減少紫外線傷害。
  戶外活動建議  
  • 戶外活動時建議使用含氧化鋅或二氧化鈦成分的防曬霜,這類物理性防曬劑對敏感肌膚更友善。
  • 海邊使用防曬乳可以選擇友善海洋,無傷害大自然的成份,或尋找陰涼處或使用遮陽傘。
  • 若需長時間在戶外,可以查詢紫外線觀測,避免過度曝曬。

 

結語

紫外線曝露是皮膚癌最主要因素,針對如何有效預防皮膚癌、自我檢查提供實用建議,幫助讀者降低風險,守護健康。透過這篇指南,您將全面了解皮膚癌並採取行動,早期發現,及時應對降低罹癌風險。


米蕈學會官方LINE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