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專欄

乳癌的類型有哪些? 柏哲德氏症乳癌又是什麼?

目錄

乳癌的類型有哪些?
柏哲德氏症乳癌又是什麼?

▎前言

每年有超過將近萬名婦女罹患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110年十大女性癌症死亡原因中排第2位。要怎麼知道確診乳癌?其分期與分類有哪些差別呢?關於乳癌大小事一次告訴你。

▎乳癌分類與分期

「先用藥、再開刀」的治療策略,稱為術前輔助治療(Neoadjuvant therapy)、前導性治療或手術前輔助治療等。包含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開刀前用藥改變了傳統舊有的治療順序。對於乳癌患者有以下優點:
• 原位癌 - 細胞尚未形成腫瘤,未侵犯其他部位。依發生部位可稱為乳管原位癌(DCIS)或乳小葉原位癌(LCIS。
• 入侵癌- 癌細胞已跑出乳管或乳小葉至乳房其他組織。依發生部位可分為侵襲性乳管癌(IDC)或侵襲性乳小葉癌(ILC)。
• 帕哲德氏症 - 乳頭及乳暈處出現類似皮膚濕疹症狀,罕見的早期乳癌類型,通常症狀只出現在其中一邊乳房,但也有可能兩邊乳房都有。
• 其他類型 - 混合型、髓狀瘤、乳頭狀癌、葉狀肉瘤、黏液性癌等。
依癌細胞的類型,最常見的是乳管原位癌,癌細胞不是侵入性的亦未轉移。若已擴大到乳腺管之基底膜外,則為侵入性乳管癌。像是罕見但要密切注意的帕哲德氏症,盡早發現有類似的症狀,要趕快檢查並治療,越早治療越好。
 

乳癌臨床-分期醫師了解腫瘤侵犯的程度、治療方式及預後狀況,一般分為四期:


 

  乳癌分類-基因表現類型

目前最重要的分類則是依據乳癌細胞的生理特徵加以區分,這樣的分類方式一開始是由大量乳癌細胞的基因表現形態差異,可是其實也可依照乳癌病理報告必須判讀的內容作大致的區分。現今生物科技日新月異,也可以使用乳癌多基因分析的技術產品,能夠比較正確的判定乳癌的次分型(如PAM50)。

在檢查報告中,HR(賀爾蒙接受體)中的ER(雌激素受體)及PR(黃體激素接受體)、HER2(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Ki-67(細胞生長分裂指數)。依照上述受體與指數分析可以把乳癌基因型態分類如下:

▎特殊類型的乳癌-帕哲德氏症型

帕哲德氏症(Paget's Disease) 與一般乳癌有些微不同,其病程緩慢,症狀大多發生在乳頭或乳房周圍皮膚,患部會劇烈搔癢、潰爛甚至脫屑,常表現濕疹之皮膚變化,因此也稱為濕疹樣乳癌,通常只出現在單側乳房,但極少數情況下,兩邊乳房也可能會同時發生。症狀會從乳暈擴散到乳房周圍。平均發生年齡約為55歲,只有2.3%之乳癌病人同時有帕哲德氏症。以前也有男性病例,但極為少見。

帕哲德氏症的治療方式與乳癌相同,手術治療是主流,並輔以化療、放射線治療和荷爾蒙治療,單純的帕哲德氏症可視為零期乳癌,大部分柏哲德氏症患者合併有乳癌存在,大約一半的患者在診斷時乳房雖沒有可觸摸到的硬塊,但其中大約三分之二之患者後來証實有乳房原位癌,另外三分之一患者則有浸潤性腺癌。這些患者若未合併淋巴腺轉移,95%可存活10年以上,術後幾乎都能痊癒,僅須持續追蹤,如果合併腫塊則屬較嚴重的惡性乳腺癌,預後較差。

 

帕哲德氏症型乳癌特徵 

乳房皮膚發癢

感到刺痛及燒灼感

病灶處滲出液體

偶爾合併出血現象

觸摸可能成硬塊狀

要注意的是濕疹以類固醇藥膏治療後,通常會於短時間內迅速改善,若患部用藥後超過2週仍未改善,就建議赴醫院接受完整的乳房檢查才是上上策。

結論

女性乳房是由分泌乳汁的腺體(乳小葉)、乳管(將乳汁從乳房小葉載往乳頭的小管)、脂肪和結締組織、血管以及淋巴管組成。當乳房上皮細胞不正常分裂繁殖,就會造成乳癌。
多數乳癌發生在乳管,有些發生在乳小葉,且由於乳房,而且乳房含豐富血管、淋巴管、淋巴結,因此乳癌細胞容易擴散到其他器官,常見的其他器官如:肝臟、肺臟、腦部、骨頭等,所以早期發現是很重要的,也能提高治癒率,降低乳癌死亡率。好發年齡在40到50歲,且發生的年齡層有逐年下降之趨勢。

藉由「乳房自我檢測」、「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做早期偵測與追蹤,早期與治療,加上醫藥科技的持續進步,乳癌的治癒率已有持續的提高,所以千萬不要別放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