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衛教

多發性骨髓瘤指南:如何辨識多發性骨髓瘤的早期警訊、症狀解讀?

目錄



多發性骨髓瘤指南:如何辨識多發性骨髓瘤的早期警訊、症狀解讀?

多發性骨髓瘤指南:如何辨識多發性骨髓瘤的早期警訊、症狀解讀?-主圖
 

▎前言:什麼是多發性骨髓瘤?

影響骨骼與免疫系統的血液腫瘤

  •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源自骨髓漿細胞的惡性血液腫瘤,當異常的漿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並累積於骨髓內時,可能導致骨骼結構受損,進而引發病理性骨折。
  • 可能出現在單一骨骼或軟組織中(稱為漿細胞瘤),但大多數情況下,它會擴散至全身多處骨骼,導致骨痛、腎功能受損、貧血及高鈣血症等症狀。目前,雖然多發性骨髓瘤尚無法完全治癒,但隨著新藥不斷問世,不論是在控制併發症或治療疾病本身方面,均取得了重大進展,使患者的存活時間與生活品質都有所提升。

⚠ 知識科普:什麼是漿細胞?
漿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細胞,主要負責製造抗體以對抗感染。然而,當漿細胞發生異常並無限制地增生時,就會影響正常血細胞的生成,並分泌異常的免疫球蛋白(稱為 M 蛋白),對身體多個系統造成損害,包括骨骼、腎臟和免疫系統。

 

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生成因

① 遺傳因素

若直系親屬中有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或其他血液腫瘤,罹患此病的機率會顯著提高家族史被認為是多發性骨髓瘤的重要風險因子之一。

② 環境因素

長期暴露於放射線、重金屬(如鎘、鉛)或某些化學物質(如苯)可能誘發骨髓細胞的基因損傷、干擾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③ 其他問題

  • 慢性炎症:可能刺激漿細胞的過度活化,進而增加基因突變的機率。
  • 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紅斑性狼瘡,與此病的發生也有一定關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出現漿細胞的異常增殖,進一步發展為骨髓瘤。
  • 年齡超過 60 歲者,男性患病機率大於女性。

 

▎常見症狀及併發症

多發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狀常不明顯,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影響骨骼、血液、腎臟及其他器官功能。了解其常見症狀與早期警訊,對於及時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

多發性骨髓瘤指南:如何辨識多發性骨髓瘤的早期警訊、症狀解讀?-常見症狀

① 骨骼相關症狀

  • 骨痛的部位:患者可能出現持續性骨痛,尤其集中於脊椎、肋骨和骨盆部位。
  • 骨折風險增加:輕微外力即可引發病理性骨折,增加行動不便的風險。

② 全身性症狀

  • 患者常表現出全身性不適,如疲勞、虛弱及貧血。免疫功能下降則導致反覆感染,特別是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成為常見的臨床問題。

③ 高鈣血症

高鈣血症的發生通常與骨髓瘤細胞分泌破骨因子有關,這些因子促使骨骼破壞並釋放鈣質進入血液,進而導致高鈣血症。

  • 疲勞與虛弱:高鈣血症會影響神經和肌肉功能,造成極度疲倦和無力。
  • 口渴與多尿:高鈣血症會增加腎臟負擔,導致頻繁排尿和口渴。
  • 噁心與嘔吐:過高的鈣濃度會影響消化系統,可能導致胃部不適。
  • 便秘:鈣的過量也會減慢腸道蠕動,造成便秘。
  • 精神狀態改變:高鈣血症可能導致意識模糊、嗜睡或更嚴重的精神混亂。

④ 腎功能異常

多發性骨髓瘤對腎臟的損害是這種疾病的一個常見且嚴重的併發症。約有 30% 至 50% 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會出現腎功能異常,嚴重時會引發急性腎損傷,甚至進展為慢性腎衰竭。

  • 水腫:由於腎臟無法有效排除多餘的水分,患者可能出現四肢或臉部水腫。
  • 尿量變化:患者可能會出現尿量減少或無尿的情況,這是腎功能衰退的徵兆。
  • 高血壓:腎功能受損可能導致血壓升高,進一步加重腎臟的負擔。
  • 肌酐升高:血液中的肌酐水平是衡量腎臟功能的指標之一,若肌酐水平升高,可能表明腎臟功能受損。

 

▎診斷的關鍵

多發性骨髓瘤指南:如何辨識多發性骨髓瘤的早期警訊、症狀解讀?-診斷關鍵

① 血液檢查

  • 血液檢查是診斷多發性骨髓瘤的第一步,主要檢測血液中的異常蛋白和細胞數量變化。
  • 血清蛋白電泳( SPEP )用於檢測 M 蛋白的存在,該蛋白是骨髓瘤細胞分泌的異常免疫球蛋白。
  • 自由輕鏈檢測能評估免疫球蛋白輕鏈的不平衡,血液中貧血、高鈣血症或腎功能指標異常(如肌酐升高)也可能是疾病的警示信號。

② 骨髓穿刺檢查

  • 可直接觀察骨髓內漿細胞的比例及形態,若漿細胞比例異常升高(通常超過 10% ),即可高度懷疑多發性骨髓瘤。
  • 基因和染色體分析亦可透過骨髓樣本進行,幫助判斷疾病的分期和預後。

③ 影像學檢查

  • X 光片能快速檢測骨折或骨質疏鬆。
  • 核磁共振與電腦斷層掃描可更清楚顯示骨骼病變的範圍及嚴重程度。
  • 正子電腦斷層掃瞄有助於發現病灶的全身分佈。

④ 檢測免疫球蛋白異常

  • 常免疫球蛋白的檢測對多發性骨髓瘤診斷至關重要,24 小時尿液檢測可檢測 Bence Jones 蛋白(輕鏈免疫球蛋白),這是多發性骨髓瘤的一個重要標誌。
  • 結合血液檢測,可更全面地了解免疫球蛋白的異常狀態。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方式

目標是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延緩病情進展,並降低轉化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風險。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和身體狀況,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治療、藥物治療、幹細胞移植及新興療法。

  • 藥物治療:

    免疫調節劑:增強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細胞的能力。
     蛋白酶體抑制劑:阻止腫瘤細胞內蛋白質的分解,抑制其生長。
    單株抗體藥物:專門針對腫瘤細胞表面的標誌物進行攻擊,精準殺死癌細胞。
  • 自體幹細胞移植:適合部分患者的高效治療方式,特別是年輕且健康狀況良好的患者。此方法先用高劑量化療清除腫瘤細胞,再將患者自身的幹細胞移植回體內,以恢復骨髓功能。移植能顯著延長無病生存期,甚至達到長期緩解。

  • 輔助療法:

    骨質強化藥物:減少骨骼病變與骨折風險。
     止痛治療:緩解骨痛,提升患者日常活動能力。
    支持性治療(如輸血、感染控制):用於解決貧血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問題。
  • 最新技術與臨床試驗

    CAR-T 細胞療法
     新型標靶治療

 

▎結語:多發性骨髓瘤的未來展望

治療並非結束於醫療過程,術後的日常生活管理和復發預防是確保長期健康的重要環節。

  • 由於該病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病情已進展時才被診斷出來。透過更加精確的檢測技術,如基因測序和血液標誌物檢測,能夠在疾病早期發現異常,從而實現早期介入,延緩疾病進程並提高治療效果。早期診斷不僅能減少併發症,還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與預後。
  • 多數新型免疫治療已進入臨床實踐階段,顯示出極大的治療潛力,能針對腫瘤細胞進行更精確的攻擊,並大幅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害。
  • 許多醫療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已經提供了專門的病患支持資源,包括心理輔導、病友團體、營養指導及康復訓練等,許多在線支持平台和移動應用程序也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溝通和支持方式。


米蕈學會官方LINEOA

☞ 延伸閱讀:骨髓性白血病指南:從症狀到治療,您需要知道的一切

☞ 延伸閱讀:骨髓化生不良症指南:如何識別並及時應對?